在東部沿海的一座工業園里,有一家專注于鈑金焊接加工的企業。廠房里焊花四濺,仿佛是一場金屬與火焰的舞蹈。老焊工陳海龍已經在這里干了二十多年,他的手穩得像雕刻刀,能把一條焊縫做到幾乎看不見的精細。
青澀的學徒
小林是廠里新來的學徒,剛畢業的他對鈑金加工充滿好奇,但真正上手時,卻總是手忙腳亂。第一次鈑金焊接加工時,他因為電流調得太高,結果把鋼板直接燒穿。陳海龍看著他,語重心長地說:
“焊接不是蠻力活,是心平氣和的活。電流、電壓、速度,每一個參數都決定焊縫質量。焊得好,鈑金零件結實美觀;焊得差,就是一堆廢鐵。”
小林聽得滿臉通紅,下定決心要學好。
工廠的危機
有一天,廠里接到一份大訂單:為一家新能源公司加工一批電池外殼,要求全部采用不銹鋼鈑金加工,焊縫必須光滑無毛刺,誤差不得超過0.2毫米。時間緊,任務重,廠里所有人都上了夜班。
小林負責輔助陳海龍,但在一次焊接時,因手法不穩,導致焊縫出現裂痕。客戶質檢時立刻發現,差點退貨。廠長嚴肅地批評了他,說:“這不是小問題,這關乎整個訂單!”
小林心里又愧疚又焦急,甚至想過要辭職。但陳海龍卻拍拍他的肩:“出錯不可怕,關鍵是要敢面對。跟我來,我教你。”
火花中的覺悟
在深夜的車間里,陳海龍手把手教他如何控制焊接速度,如何在鈑金焊接加工中把握熔池的溫度。他讓小林閉上眼睛,只憑耳朵去聽焊槍與鋼板的聲音:“嗤嗤——像雨點打在鐵皮上的聲音,才是最合適的。”
小林練習了無數次,手上起了厚厚的繭。終于,在一次試焊中,他完成了一條平整光滑的焊縫,連陳海龍都點頭贊許:“不錯,你找到感覺了。”
新的開始
那批新能源電池外殼最終按時交付,客戶驗收滿意,還主動追加了訂單。廠里給陳海龍頒了“優秀焊工獎”,但他卻把獎狀遞給小林:“你也有一半功勞。”
小林眼眶濕潤,他明白了:鈑金加工不是冰冷的技術,而是人與火花的較量,更是師傅與學徒的傳承。
夜晚車間里,焊花依舊飛濺。小林握著焊槍,心里堅定無比:這是他的火花人生。